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态度是什么 鲁迅评价中医药

刚好前两天又看了一遍《鲁迅小说全集》以及散文集《朝花夕拾》 , 小说全集中的第三篇就是《药》 。
先说结论:《药》不是一篇关于传统文化的小说 , 而是通过对华老栓让儿子吃“人血馒头”这一事件的描述 , 对那些愚昧迟钝麻木的人批判 。
“人血馒头”中的人血是从夏四奶奶家儿子身上流出来的 , 他是为了推翻腐败的大清王朝而被捕牺牲的 , 死前他曾说: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 。
他顶着杀头的风险去干这件事 , 去说这些话 , 就是单纯的为了自己吗?肯定不是吧!也许他的家庭条件还很优渥呢 , 如果不去做这件事的话 , 他比大多数人过得都好——他是为“大家”争取权益而死的 。
但他死后 , 有人用他的血蘸了馒头给患了痨病的儿子吃 , 有人嘲笑他所说的是疯话 。
这简直是可以让人在三伏天后脊梁感到发凉的举动 , 用句文言文来说就是:简直令人齿冷 。
但是 , 这种状况直到现在还没有大的改观 。
再说对于传统文化 , 鲁迅先生总体上也是持批判态度的 , 特别是对于中医 , 对于“孝” , 到了深恶痛绝的程度 。这在他的《父亲的病》和《二十四孝图》这两篇散文中有着深刻体现 。他甚至说出过“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这种狠话 。我个人除了对这些观点深表赞同外就是对鲁迅先生个人的无限尊敬 。
鲁迅的作品大多是批判现实主义之作 , 当然可以理解为对传统文化的批判 。
鲁迅先生的《药》实际上写了两个并行的故事;一个是华老栓夫妇为儿子治病想得到一只"人血馒头"(偏方);另外一个故事是革命者夏瑜为革命而被砍头的故事 。
"人血馒头" , 此处当然是暗讽长期以来中国民众对封建压迫封建礼教已经麻木不仁——他们也不管或者说根本就不在乎谁在流血牺牲! 为什么要流血牺牲!
另外一个方面 , 鲁迅先生同时也非常婉转的批评了辛亥革命的组织者远离或者根本就脱离了一般劳苦大众——老百姓的的动员参与远远没有达到一般意义上的动员 , 因此 , 辛亥革命的失败从第一天就开始了 。
【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态度是什么 鲁迅评价中医药】鲁迅先生的小说也好 , 杂文也罢 , 其主题或者目的只有一个 , 那就是"唤起民众";鲁迅先生对国民劣根性深恶痛绝 , "哀其不幸 , 怒其不争" 。
短篇小说《药》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中国老百姓需要"药" , 中国社会需要"药" , 革命者同样也需要一种"药"——
"人血馒头"和"药"极具象征意义——只有正确解读它们象征着什么 , 才能完全了解鲁迅小说的根本精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