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而立三十不惑论语 二十而立三十不惑的含义

【二十而立三十不惑论语 二十而立三十不惑的含义】

二十而立三十不惑论语 二十而立三十不惑的含义

文章插图
1、《论语》中记载孔子对自己的评价说:“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 , 不逾矩 。”
2、“三十而立”,意即到了三十岁才懂得要立志做一件事情 , 即我这一生做什么,就像今天的年轻人确定做什么专业一样 。一般人二十岁就确立了 , 孔子迟了 , 爱玩 , 他去当吹鼓手去了 。直到三十岁才醒悟要干正事 。
3、“四十而不惑” , 三十岁确立了要干正事 , 干什么正事呢?今天想干这 , 明天想干那 , 拿不定主意 , 有疑惑 。意即直到四十岁才不犹豫 , 才不疑惑 。才坚定要干“兴灭国 , 继绝氏 , 举逸民”、“克已复礼”的大事 。这个“不惑” , 是指对自己的理想、志向、所认定的事业的不疑惑 , 不三心二意 。不是对任何事物、任何道理的不疑惑 。
4、“五十而知天命” , 四十岁坚定了目标 , 竞竞业业干到五十岁 , 在鲁国当大司寇 , 极力去“克己复礼” , 但是也没干成 , 这是天命啊!不是我不努力、不专心致志啊!意即五十岁也没达到目标我才知道这是天意啊!并不是五十岁能知道天的意志 。
5、“六十而耳顺” , 大志向没实现 , 埋怨的 , 挖苦的 , 污辱的 , 耻笑的 , 等等 , 都来了 , 甚至有的骂孔子是“丧家之犬” 。听得人心烦意乱 , 五脏六腑充斥着怨恨之气 , 直到六十岁才听着那些话感到无所谓 , 听着只像没听着的 , 意即到了六十岁什么话听起来都心情顺畅 , 不生气 。都无所谓 。
6、“七十而随心所欲 , 不逾矩” , 大志向未实现 , 孔子便去研究《周易》 , 修订《春秋》 , 一至到了七十岁 , 这时侯孔子的心理修养达到了最高境界 , 说话、做事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 也不会违反道德 , 违反周礼 。

    推荐阅读